🌿 不是每间教室都有冷气,但这片雨林教会孩子更重要的事
在沙巴拿笃(Lahad Datu)偏远的热带雨林里,有一群孩子,正在上一堂没有课本、没有黑板,也没有冷气的“自然课”。
他们来自沙巴本地的中小学,是Sabah Nature Club的一员,而这趟旅程的目的地,是刚刚落成的Langom研究站(Langom Research Station)。
这座位于Ulu Segama-Malua森林保留地的研究中心,平时是国际科研人员研究野生动物和气候变化的据点。但如今,它也成了孩子们接触大自然、学习环保的“森林教室”。
🏕️ 三天两夜,孩子们学到的不是知识,而是责任
副首席部长拿督Shahelmey在视察Langom站时遇见了这些学生。他说:“他们不是来郊游的,他们在学习关于未来的事。”
这些孩子在森林里学习辨认动物足迹、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翅膀、了解雨林如何调节温度和空气。
最重要的是,他们亲眼看见了——一个曾经被砍伐的森林,如何经过多年努力一点一滴地恢复生机。
🧒 “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犀鸟,我不想它以后只能在课本里出现。”
在学生的回馈中,有一句话让老师和工作人员都沉默了很久。
那是一个13岁的女生写下的:“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犀鸟,我不想它以后只能在课本里出现。”
这句话道出了现代教育中最被忽略的一课:当孩子真正“看见”自然,他们才会开始“在乎”自然。
🌏 环保,不只是大人的事;未来,是属于他们的
Langom研究站的负责人Waidi Sinun博士说得好:“我们不会停止使用自然资源,但我们能学会更聪明地使用它。”
而这一切,从教育下一代开始。
当一群孩子开始在意“雨林还剩下多少”、“红毛猩猩还能住在哪里”,我们才真正看到希望。
📍 马来西亚,也有这样值得骄傲的环保教育基地
很多人以为,只有欧美国家才有生态教育的概念。但事实是,在沙巴的雨林里,马来西亚早已默默耕耘多年。
Langom站的成立,不只是为了科研,也为教育而生。
这一次,不是专家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,而是孩子亲自走进森林,和自然对话。
❤️ 写在最后
不是每间教室都有冷气,不是每次学习都要坐在椅子上。
有些课程,要用脚去走、用手去摸、用心去感受。
Langom研究站教会孩子的,不只是科学知识,而是尊重自然的那份初心。
#环保教育 #森林教室 #马来西亚雨林 #Langom研究站 #沙巴的孩子 #马来西亚大小事 #沙巴教育 #生态觉醒 #亲子成长 #绿色未来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