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拿笃(Lahad Datu),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,是热带雨林、野生红毛猩猩,或是生态研究的圣地。确实,Danum Valley 和 Langom 研究站让世界看见了沙巴在生态保育上的努力。
但你知道吗?就在雨林边界的另一端,拿笃也悄悄变身为马来西亚最具战略眼光的工业基地之一。
在生态与工业之间,这座城市正在尝试走出属于自己的“第三条路”——发展不破坏,环保不拖慢进度。
💧 全马首座工业海水淡化厂,就落在拿笃
拿笃的工业发展并非只是口号。就在最近,沙巴首座大型海水淡化厂在这里动工,专为**POIC工业园(Palm Oil Industrial Cluster)**供水。
这个由 Jetama Sdn Bhd 与 POIC Sabah Sdn Bhd 联合推动的项目,标志着沙巴向“水资源自主”迈出关键一步。
未来,这座工厂每天将产出高达 250万公升的淡水,让工业发展不再依赖河流供水,彻底摆脱“水荒”限制。
不仅如此,这套海水淡化系统采用模块化、可移动设计,未来可复制到沙巴其他缺水地区,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基础建设项目。
🧭 为什么要在拿笃发展工业?地理位置,就是最大优势
你或许会问:“为什么不是斗湖?不是亚庇?为什么是拿笃?”
其实,拿笃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东南亚航运路线的咽喉地带,拥有:
-
深水港口
-
广阔土地
-
接近原料地(如棕榈油种植园、原木基地)
这就是POIC选择在这里发展的原因——打造一个连接种植业、制造业与港口出口的超级枢纽。
如今,随着水资源被解决,拿笃已经不只是种树和看动物的地方,而是一个具备工业链能力的“东马潜力股”。
🌳 工业 vs 雨林?拿笃尝试“两者都要”的可能性
最特别的是,拿笃并没有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放弃生态保育。
在城市的另一头,Langom研究站刚刚落成,为本地与国际团队提供生态研究基地。
而距离不远处,红毛猩猩仍在原始森林中自由活动。
这不是矛盾,而是一种尝试。
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说:“马来西亚不会停止使用自然资源,但我们必须学会聪明地使用它。”
拿笃,就是这场平衡游戏的“试验场”。
📈 从默默无闻,到战略高地
拿笃曾被许多西马人误认为“只有森林的地方”,但如今它的发展节奏悄悄改变:
-
有港口、有工业、有科研、有环保。
-
拥有全马来西亚最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基地。
-
引入高科技水务系统,保障长期发展。
-
生态与工业并存,是当代城市规划的范本。
它不再只是生态旅游的代名词,而是马来西亚真正意义上的**“双引擎城市”:绿色与增长并进,环保与工业共生**。
✍️ 写在最后
当世界还在寻找“如何在开发中保护自然”的答案,拿笃已经用行动开始实验。
这座城市,不只保住了红毛猩猩的家,也点燃了沙巴工业转型的野心。
或许,下次你再提到拿笃,除了森林与动物,也可以说:
那是马来西亚最会思考未来的城市之一。
#拿笃崛起 #POIC工业园 #沙巴海水淡化厂 #沙巴工业发展 #马来西亚大小事 #环保与发展并进 #绿色工业城市 #沙巴城市观察 #东马潜力股 #LahadDatu

评论
发表评论